
张东,198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专业,现任上海晋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
这是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我们来到张东学长所在公司对其进行采访。采访之前我们就已得知,张东学长从原上海工业大学毕业后一路走来,在上海海鸥照相机厂有7年的技术积累,在金属制品公司有4年的经营管理磨练,最后他白手起家创办晋拓公司,至今已有17年。几十年的人生弹指一挥间,他一直都珍藏着大学时光的回忆,在张东学长身上,我们看到了上海大学"自强不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校训精神的体现。
一个定位
一个人的定位很重要。
大学是进行自我定位的最佳时机。张东学长认为,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成功不可复制,失败可以防止。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好的增值期,年轻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要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去多尝试,坚持到底,自强不息。在穿越层层迷雾后,你一定能够找到能够将你放归征途的梦想之船。
张东学长也十分怀恋大学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接受艺术的熏陶,让自己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中与众多优秀的人一起成长成才,那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他还提到,那时候最难忘的就是深入工厂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在实践技能上得到了较强的培养,树立了在岗工作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这样的锻炼也使他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
另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张东学长还认为大学生们需要培养一种对党和国家的高度的认同感,要主动关心这个国家和社会。张东学长对母校的培养念念不忘,他积极回馈母校,建立与上海大学的合作平台、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忘初心。这既是张东学长个人对社会的感恩与回馈,也是其所在企业对社会责任感的积极认同。
两个观念
转变观念:从"怎么去赚一百万"到"怎么让自己值一百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面对经济上行态势,张东学长认为我们除了需要脚踏实地做事以外,还需要仰望星空,正确地走在未来的路上。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人才,因为人才的潜在价值是无限的。
张学长还提到了当初自己在上海交通大学读MBA的经历。"读MBA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通过学习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也更好地为开办企业积累经验;第二,在更高的层次的人群中通过交流积累人脉,为自己更好的发展寻求途径;第三,寻找归属感,形成自己对团队协作的新认识 。" 由此可以看出,张东学长十分重视能力的培养,积极培育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点也为学长所在公司所倡导并得到员工们的积极响应。
另外,张东学长还提到,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与我们之间存在差异,但也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使得社会更加地丰富多彩。每个人的点滴都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面前的这个人是穿越人海来到你跟前,请好好珍惜每一个你生命中遇到的人。
三个"专"
三个专:专业、专注、专心。
专业。张东学长认为,不论什么专业,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个人的努力程度,热门专业就意味着竞争压力很大,你需要做出其他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在优秀的人群中成为佼佼者;并没有绝对的冷门专业,选择了专业,就要从心底里爱上这个专业,尽可能地挖掘专业深度,不论工作环境如何的恶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让自己顺利渡过难关。所以说不论是选择了什么专业,机会都是均等的,越努力,越幸运。
专注。要精准定位,抓住突破口,着力解决问题。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要沉下心去,特别是材料学院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周期较长,成果可能在短期之内难以呈现,但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做好本职工作就必定有机会将来变成"凤凰"。
专心。专心主要体现在对时间的合理分配上面,将时间的效率最大化,这也正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此外,张东学长认为,不要本末倒置,学生时期应该专心在学习上,其余的素质扩展等能力或者知识面的培养应该是扮演锦上添花的角色。
尾记
采访持续了一个小时。从采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材料学院走出的张东学长将产业报国,贡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常怀于心,时刻不忘母校对他的培养,积极回馈社会。最后他还寄语母校同学,希望同学们做自己的专业,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相信十分耕耘,十分收获。我们也衷心祝愿张东学长未来发展越来越好,欢迎他常回母校看看!
材料学院"小材人"记者:彭磊 陈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