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东:勇于突破 敢于挑战

创建时间:  2015/12/01  凌玲   浏览次数:   返回

朱旭东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1990届毕业生,EJU太立德仁公关广告传播集团总裁、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董事。自2001年以来是易居一手房代理业务的联席负责人,自2009年起出任公司房地产媒体与广告业务负责人。

                                        

朱旭东校友谈及当年在上海工业大学求学的时光,娓娓道来。他说,当时去那所大学看的时候,学校不是特别大,校长特别平易近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片大草坪,在大草坪上面呢,谈情说爱的有不少,还可以经常碰到徐校长和他的太太在那边散步。他还回忆起当时做校园杂志的日子:"当时做《太阳雨》的校刊,我做过一年的主编,原址现在已经被拆掉了,在第一食堂的花坛里面。我们系的主席在里面办沙龙,专门卖咖啡啊、油墩子啊、酸奶啊,那个时候觉得很有意思。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合作,不能说是生意吧,应该算是勤工俭学,这些都是蛮有意义的。"回想起青春时代,他的话就多起来,感慨颇深,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采访中还谈到了课余的社会实践。他告诉我们 88年的时候他们利用暑假的机会勤工俭学,去把产品推销到外地去。当时报纸进行报道,是当时最早的在校学生走向社会的产品推广的实践活动。

大学的他做杂志,做销售,但最终走上房地产这个行业。回忆这段时候,他说:"那个时候我们工作是分配的,我被分配到上海市电力工业局。那时候分配没有选择的,分到电力局是非常好的金饭碗,效益很好。但第二年我就自己提出辞职了。当时电力局属于干部编制,进去都很难,从来没有人辞职的。他们问我为什么要离开,我当时就给干部科的科长说了一句话,我已经能看到我退休时候的样子了。分房子啊,评职称啊,福利当然很好,但完全就是按部就班来,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状态感受不到。"

从职业的角度,他也给学弟学妹提出了企业对于今天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建议:"我觉得大学里面文凭并不代表什么,包括什么211、985之类大学的级别,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学里基本的学习素质,自学精神。特别是大学生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哪怕是在工作单位里,没有人教你,你自己没有这种学习能力的话,你就很难进步,这是很关键的。第二个是我个人觉得很关键的是社会的实践活动,不能说只在学校里念书,还是要去参加一些社团、体育的团体活动,这是我觉得中国和美国学生很大的区别。大学可以多做一些实践的参与活动。不管是公益、社会实践、实习也好,这都是蛮重要的。"

作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这样的例子很容易让年轻人想复制。他对今天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我个人是这样觉得的,能不能自己创业成功,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这么多大学毕业生,真的能创业成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现在回头想一想自己创业,当时做选择其实也没有什么神明的启示,就这么顺着就过来了,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推动你去做。能不能作为老板去创业,对个人素质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敢闯胆子大就一定成功,个人认为创业是有点难度的。我们现在提倡什么精神,提倡的是我们称之为一种职业精神,这是我们国家需要很多职业精神,需要操守。说实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比如白领、高级白领、经理、工程师等,我相信70%到80%都在这个层面上,那么这样一个层面上的大学毕业生,并不是说他就是不行的,他能做一个好的打工者也是一个成功,就包含了他个人的学习要提高素养。现在我们提倡做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种称之为大平台上的创业公司,或者大平台上的创业者,就我们现在公司平台也很大。我们有很多员工在平台上自己创业,比如说开个人工作室,比如说平面设计不错,我们可以帮助你开你自己的工作室,这样他有平台可以依托就能发挥专业,又不用去社会的交际和财务往来,很多人是缺少财务技能但专业很强,有很多财务、税务、法务很多问题,就让他们学有所成,专心做他们的特长,可以成为好的创业者,所以说我们对创业的概念放宽泛一点,不是自己做老板就叫创业。能做一个好的规模,我们公司也有期权,员工的高级管理层也有股份,你说你是老板你就是老板,你也是股东之一,并不是说你自己开公司就是老板,所以我觉得可以宽泛一点,给学生的出路可以多一点,鼓励他们创业的精神,并不是说提倡每一个毕业生都去创业,这就是我对创业的理解。"

谈到母校建设成一流大学的目标,他非常激动和期待,并提出了建议:"作为上大的校友,我们肯定是一直期盼母校能成为一流大学,包括前段时间一直没有校长,这件事情不是一件好事情,但现在新的校长已经到了。而且我觉得目前教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有加大GDP的比例,这次第一次超过4%,所以对教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母校要发展成中国一流的大学,我觉得两个方面比较重要。第一,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做一些调整,我们学校的历史是很长的,我们应该根据现在的社会或者未来10年需要什么人才去调整专业,这方面要保持我们的传统,因为我们本来是一个工科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机械制造有很高的比例,这些传统专业我们要保持优势,所以这一块不能放弃,但又要与时俱进。根据这些传统产业的变化,需要一些新的方案。第二,上海大学是由很多院校合并起来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学科分布是非常非常广的。文学院、美术学院为代表的文科,代表中国发展的一个方向:文化产业。国家也发布了一些振兴计划,这一块是目前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对外资对国企上开放的一个产业,我们国家对文化产业控制非常严格。改革开放前30年一直是实业救国,现在提出文化强国,这是我们大学里的基础。我认为这两块是上海大学两条腿可以走的地方。"

供稿/机自学院   编辑/宋浩

 

上一条:吴艾珉:简单、自然、平衡——访上海大学MBA中心客座教授

下一条:吴艾珉:简单、自然、平衡——访上海大学MBA中心客座教授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