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漫:我首先是个媒体人,其次才是财经人

创建时间:  2015/12/07  凌玲   浏览次数:   返回

 马红漫:1999-2000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原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专业。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主持人、制片人、资深财经评论员、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现为第一财经《醇享人生》、《头脑风暴》、财经脱口秀节目《马上胡》主持人,《财经夜行线》新闻主播,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新闻评论员。长期担任《第一财经日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国内知名平面媒体专栏作者与评论员工作。

"我凭什么要把我的研究成果免费给你,你赚钱了一分钱不会给我吧,你亏了还要骂我。"眼前这个西装笔挺的先生边笑边说着。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许多财经评论员的心声。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习经济学,这是一个严格按照经济学原理成长的人。从大学实习记者到电视台编辑,台前评论员、主持人,他更是笑称自己把第一财经所有类型的岗位都做了个遍。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蜻蜓FM广播,他和他的小团队构建了自己的财经生态圈。

他就是2000年上海大学原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专业硕士毕业生,马红漫。

 

选择跨行并非偶然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在老家河北电视台做过一年电视记者,慢慢补习电视采编和新闻知识。"2002年,研究生毕业的马红漫正式与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签约,成为一名普通的编辑。有了曾经一年记者生活的磨炼,编辑这项工作他干的还算顺利。然而早在与上海电视台签约之前,马红漫已经和上海交通银行签约过。证券公司的收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是很理想的,又是和自己专业对口,除此之外交通银行给出的45万元的房帖也确实一度吸引了他。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去电视台工作,为此付给银行一笔违约金。

后悔么?没有。用他的话来说,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既有电视的概念,又有财经的概念,这个更适合他。

近年来,汪涵、孟非等越来越多"半路出家"型的主持人成了台柱子,作为专业性强的财经频道,这更是大势所趋。马红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推上了前台。"最早是做编辑,台里有一档节目得请外面的评论员,老被放鸽子,领导就让我试试,有个自己人起码可以垫垫场坐个板凳吧。一开始还是有点紧张的,后来发现这事有规律可循。转行做主持人也是从代班开始的,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对财经类频道来说,复合型人才还是很稀缺的,一般播音或新闻专业的不懂财经,学财经的电视又学得少,但我两方面都有经验"

从一开始接触财经评论员开始,马红漫就形成了一种通俗易懂的评论风格,也算是自己刻意培养出来的。有人认为他语言表达上的语速过快、儿化音重、说到尾音会吞音等都是硬伤,其实反过来想,这也正是他财经出身去做评论员的特殊风格。众口难调,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他看来自己是做公共媒体的,首先是一个媒体人,其次才是财经人。"如果我要是完全用大量术语很专业的表述,那我就去做专业研究院啦。"

 

做有观点的主持人

因为知识背景的特殊性,马红漫集制片人、主持人、评论员等身份于一身。这几种身份已经融为一体,那就是他。在这次返校的讲座中,马红漫是作为嘉宾出现的,除了和同学们交流,他还会不自觉地控场。而如果非要在这当中选出他最满意的自己,那一定是做一个有观点的主持人了。"我不是学广播播音出身的,我不乐意念稿子,每次节目我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欲望,这就是我区别于任何一个其他主持人的特点。"

在马红漫与百富榜创始人胡润联袂主持的财经脱口秀中,他也积极发挥着自己做有观点的主持人的优势。每一期节目都会跟大家详细分析像刘强东、马云这样的风云人物的发家过程,他权衡财经和娱乐的比重,既有八卦的神韵又不失财经的形体。"我会用这些富商改变转折点来串联起整个节目。比如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实现财富自由的。这两点是我所关注的,也是广大观众可以学习的。它们也都蕴藏在故事中,这也就是包裹在娱乐外表下的财经,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而实现财富自由之后,他们用那些钱做了什么,我很少讲,大家也学不来。"

作为一个经常出入媒体的财经评论员,总免不了被身边的朋友、大叔大婶资讯投资形势,这是一件幸福又让人感到头疼的事情。在这一点上,马红漫也有自己的观点。"我不忽悠人,我会给结论,但你一定要听我的逻辑和分析过程。你如果认可这些,那你就应该认可我的结论,即使事后我预测失误,你也得承认你当初是认可我的逻辑的。如果你们不认可,那结论对你来说没什么用。"

 

重返校园既陌生又幸福

上海大学原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专业,曾位于嘉定校区。在那里马红漫度过了他研究生两年半的生活,而这次重返宝山校区,他表示自己感到既陌生又幸福。"我很少来这个校区,虽然学院的领导都变了,但是能回到母校见到大家我还是很开心。"对于学弟学妹,他也有很多话想告诉大家。"将来如果有机会,我想回来跟在校的学生多聊一聊。这个我们先留一个悬念吧。"

校友回家,爱在上大。今天你都听到了哪些故事呢?

传新记者:冯晨

上一条:王国平:传统中的叛逆者

下一条:吴艾珉:简单、自然、平衡——访上海大学MBA中心客座教授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