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国,198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历史系。自毕业后,曾先后担任天元化工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党委书记、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维赛特网络公司总经理、上海市防灾减灾技术中心主任、民政部信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2007年策划建设并运行了中国第一套MPEG4卫星影酷数字院线,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电视彩票频道"幸福彩";2008年汶川地震时出任上海应急卫星通信突击队总指挥,保障国家减灾中心应急通信的运行工作;2011年策划筹建了消费养老的"未来宝"项目;2012年组建SVC应急混成通信指挥中心,搭建车载卫星通信平台;2016年担任中美合拍电影片《空袭》顾问。
对生活要有情趣,对知识要有追求
历史专业出身的余建国先生,现从事彩票、卫星、网络等行业工作。如何从文科专业成功转型科技行业?余先生强调,对生活要有情趣,对知识要有追求。生活的情趣源于兴趣,余先生坦言,自己从小就喜欢科普片,中学时期曾是上海中学航母队成员,对飞机、航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为他日后从事科技行业奠定了基础。专业有文理之分,但是知识没有文理之分。"我从事科委工作的经验对后来参与民政信息化工作是有帮助的,而之后从事3D打印产业又得益于我在担任有机氟材料研究所党委书记时拍摄科普片《陌生的朋友》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余先生现在从事卫星方面的工作,虽然这不是他最初的专业,但是文科出身的他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去从事理科工作,再加上对理科知识的兴趣与了解,因此能够事半功倍。文科的思维方式给予余先生判断事物的美学观念,这是他能够在相关领域脱颖而出的关键。
充分的积累是成功的基石
谈到校园生活,余先生认为大学生首先需要认真学习,积累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大学的时间是宝贵的,要趁着还有时间、精力,尽量充实自己。"其次,余先生建议读书的同时还要寻找好的平台去实习,不要在意工资的多少,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能够提供许多学习的机会,这是更重要的。"这种学习是感受性的、体验性的,去体验氛围、工作流程、文化、规则等等,对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是很有帮助的。"大学生还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余先生坦言自己曾做过卡车上的搬运工,但即便是搬运工的工作也有学习之处。余先生在当搬运工的九个月里学会了如何充分地利用卡车上的空间装东西,并把上海所有的马路都记下来了。"当你不知道学到的这些知识是否对你的未来有帮助的时候,你应该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
此外,对于当下大学生密切关注的毕业后创业还是就业的问题,余先生认为创业要看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创业成功,有些人不适合创业,更适合兢兢业业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有些人能慢慢发展思维,开辟一条成功的创业道路。但创业的路上必须要有人提携、帮助。大学生创业面临最严峻的考验:一是缺乏资金,二是没有良好的创业平台。对于有可实施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余先生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尽可能的帮助,让大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能够少走一些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发展。
生命的质量是自己燃烧出来的
余先生寄语母校学子:"生命的质量是自己燃烧出来的,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时间是宝贵的。"他坦言,自己常常利用在车上甚至是出门买菜的时间打腹稿,到周末找空闲时间记下来,因此能够撰写多部有关生活和工作感悟的手稿,并即将发行第四版。"生活是自己安排的,年纪轻、有资本,起初不要目标太大,首先要学习,不要抱着安居一隅的心态对待工作,要有向上的野心,直到确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就脚踏实地坚持下去。""很多东西不要怕,要敢于去做",余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
采访/撰稿:张玥 蒋婷 冯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