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人生之路上,陈忠从不畏惧挑战。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中科院冶金研究所负责科研课题。不安于按部就班的他选择了跳出舒适区出国拼搏,因此工作三个月后就毅然辞职。1987年3月他获得日本签证,东渡扶桑。到日本后,边在语言学校学习日语,边从最艰苦的活做起打工挣钱。没有社会背景、没有语言能力、没有资金,整个人仿佛突然被抛入谷底。但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努力考入了日本琦玉大学物理系理学部。他继续勤工俭学,找到了一份开大卡车的工作,每月能挣1万元人民币,可是他什么也舍不得买,积极为以后的生活绸缪着,随时准备再次出发。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上海青年破釜沉舟来到日本,做苦活累活,以体力换取百倍于国内的收入,积攒多年血汗钱衣锦还乡过清闲日子。然而陈忠不会亦步亦趋走这条安逸道路,一年后,他带着在日本打工的积蓄去了美国。当时从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不计其数,然而从日本再去美国的却寥寥无几,签证政策的严格使所有中国留学生认为陈忠希望借道日本去美国的设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陈忠偏要一试。在1988年3月,他申请了赴美短期暑期进修签证,打算在美国申请大学,转为长期读书签证。但是在落地美国达拉斯机场之际,海关官员在其签证后面敲下了“不得续签”的图章。筹备已久的赴美留学计划眼看就要落空,是去是留成了个问题。他不愿回头,决定北上加拿大。一到加拿大多伦多,立即向多伦多大学申请入学许可证,成功获批后,最终顺利获得了加拿大身份。
就这样,他把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可能,陈忠校友在加拿大开始大展宏图。陈忠将此归纳为“勤奋”,即勤于用脑,勇于奋斗。而他一直践行这自己的格言,走出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陈忠校友和他的Park Hiatt国际建筑师事务所
陈忠在加拿大地产界赫赫有名,曾经白手起家,而今意气风发。回望峥嵘岁月,30多年前,他开了一家家庭装修公司,开始初试身手。由于华人一向有造房置产的理财传统,加拿大华人移民圈的建筑生意十分兴旺。陈忠瞄准了商机,与朋友注册成立了Park Hiatt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和加拿大盛伦建筑公司,担任总裁。
九十年代初,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狂潮迸发之前的涌动期。陈忠认为建筑设计在上海大有可为,国内的开放政策也使他意识到了新的和更大机会的到来,于是他于93年将Park Hiatt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和加拿大盛伦建筑公司带进上海,参与了许多重要地产项目的开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光华楼和江湾分校,都由他的公司承担设计和施工。光华楼是一座非常接近东京市政厅构想的建筑,像一本展开的书上放着两支笔,深受方案评审委员会的喜爱,也成为陈忠公司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他还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从农田和荒地上打造出了一个繁华的现代大都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由于身体原因,他在2007年重返加拿大,又开始关注加拿大地产行业,决定把在中国进行地产开发的成功经验、理念和设想运用在此。他的公司为加拿大提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备的多元机制实体,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突破。如今,Park Hiatt国际建筑师事务所(也称Park Hiatt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加拿大盛伦建筑集团公司已经成为加拿大规划建筑设计行业的知名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在大型综合开发项目、旅游度假项目、居住社区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面所展现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P&H公司拥有众多的规划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及支持人员,能够提供从规划、设计至顾问的全程服务。
在繁忙的工作中,陈忠不忘为自己进一步充电。他于2002 被录取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办的二年制EMBA硕士的研究生,尽管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没有最后完成这个学位。但是这段学习经历为他带来了突破事业瓶颈的理论力量。EMBA课程无疑让陈忠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以前的经营模式也正在暗中转变。然而更大的收获,不仅体现在他对读书的系统理解上,更体现在对人生的帮助上。

即使他已功成名就,仍不骄不躁。他说,所谓成功,都是相对而言,纯粹用价值、财富来衡量成功显然有点狭义。他直言:“官当得很大,菜烧得很好,都是一种成功。我这样,对社会也算有贡献,但也不算太成功。”搏击商场三十载、千山万水走过,心胸也更加平静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