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下午2点,上海大学校友会法学院分会成立大会暨法学教育三十五周年庆典活动之《法学教育转型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法学院党政领导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兄弟高校的教授及部分校友、法学院部分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论坛分为:法学教育转型与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法学教育转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两大主题展开。与会校友、师生积极参与交流,踊跃发言。 首先由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刘俊敏教授主持法学教育转型与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论坛。中国政法大学王卫国教授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做了阐述,明确指出法学教育要培养学生公平、正义、对善的追求,要传承中国的文化,培养中国的法学人才。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赵万一围绕着法学教育转型,畅谈法学院教育为什么要转型?往哪里转型?怎么转型?三个问题。上海法学会港澳台法律研究会顾问庄金锋教授从自身体会有感而发,社会仅有法律是解决不了的,在工作中要跳出法学领域。对于上海大学法学院将来发展的方向,庄教授认为沈四宝院长的计划是扎实的,有国际化视野,有很好的底子。法学院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法学院港澳台研究中心在全国有名气,有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需要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宋锡祥教授从微观着眼,指出国家核心主干课程是要保持的,培养国家紧缺人才要结合学校特色,调整学校专业选修课。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与会计相结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律与英语相结合。上海大学法学院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知识产权和仲裁,要错位竞争,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海大学法学院陈剑平教授认为法学教育转型主要落在课程设置、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和教师应具有的素质上。当前的课程设置存在不适应需求的问题;学生中也存在不能踏实啃专著来夯实理论基础、过于实践,口头表达不行,文字能力差的问题;教师群体应该博览全书,要有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该有师德,关心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勇在自由发言阶段,从时代变迁与发展中看法学教育,从经济时代法学服务于经济;法学时代来临,法治写进宪法;2019年以后社会管理转型;2039年进行整治体制改革,法学不是为政治学服务等方面阐述了法学院教育转型。 本主题最后,由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点评总结:关于法学教育,沈院长讲得对,主要需求在于运用。社会需求是多样的,学校情况也不一样。应分层培养学生:高端培养空军,一般培养地面部队。教育部应该分类指导,应该考虑错位发展,扬长避短。 接着,由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秀全教授主持法学教育转型与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论坛,围绕法学教育转型探讨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高级法律专务江子浩、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方正杰、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邓刚宏副教授分别作交流发言,由上海大学法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清伟教授点评。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高级法律专务江子浩认为要成为合格的法律工作者,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要有社会阅历,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方正杰认为应用型法律人才要有止于至善的精神,要有与人为善的情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邓刚宏副教授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本主题最后,由上海大学法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清伟教授点评:法学教育转型是世界性的命题。美国的法学教育从英国师徒式教育发展到本科后教育,继而发展到诊所教育,进而发展到法律援助。诊所教育是在学校里面学技术,而法律援助是培养学生的公益心。李教授认为中国的法学教育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技术、法律伦理,还要给学生补上经验这一课,在前面四个基础上,还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同时,李院长还阐述了上海大学法学院创特色、重实践、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发展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培养法界精英和治国理政的卓越人才。 本次论坛围绕法学教育转型探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会专家所作交流发言生动精彩,与会校友、师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法学院供稿
|